来源:人气:92更新:2025-08-07 13:00:27
漫威第六阶段首部作品《神奇4侠:初露锋芒》近日与北美同步上映。
在经历了第四、第五阶段的混乱局面后,漫威电影宇宙迎来新的转折点,凯文·费奇重新执掌方向。作为重启计划的重要一环,无论是迪士尼高层还是全球漫威粉丝,都对《神奇4侠》抱有高度期待。影片在烂番茄网站获得媒体新鲜度88%的好评,同时观众爆米花指数也攀升至93%,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反响。
该作品的表现不仅超越了DC最新上映的《超人》版本。
与之前由哥伦比亚影业制作的《神奇四侠》(1994年)、福克斯版《神奇四侠》(2005年)及其后续作品《神奇四侠2》(2007年)和《神奇四侠》(2015年)相比,该作品在表现力上依然展现出显著优势。
该影片在内地首日票房表现欠佳,仅取得1350万元的票房成绩,位列当日票房榜单第五位。上映八日累计票房攀升至3772万元,豆瓣开分6.2分,口碑评分与预期存在较大落差,其表现甚至逊于4月底上映的《雷霆特攻队》。
据市场分析显示,"漫威大片"预计最终票房将定格在9200万(未达一亿美元),再度陷入票房低迷的困境。
为何这部备受期待的《神奇4侠》在中国内地遭遇口碑与票房双亏?让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作为漫威重新打造的超级英雄重启之作,该片在视觉呈现上着重回归古早漫画的画风设计,尤其以四位主角的战衣造型为亮点,其中石头人角色的外观还原度极高,几乎与漫画原版一致。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福克斯打造的三部《神奇四侠》电影,其中F4的战衣采用符合时代审美的设计风格。
《神奇四侠》2015版的改编幅度极大,甚至对角色设定进行了颠覆性调整,例如将“隐形女”苏珊·斯通的弟弟“霹雳火”乔纳森·斯通的种族背景改为非裔,这一改动引发了观众对角色忠诚度的广泛讨论。
在漫威重新取得“神奇四侠”版权后,创作团队决定重塑这一经典角色的形象。标志性的浅蓝色战衣搭配纯白领口与条纹设计,灵感直接源自漫画原著,与1994年电影版高度契合,呈现出复古风格的视觉呈现。
由艾邦·摩斯-巴克拉赫饰演的"石头人"本·格瑞姆,其造型与漫画原作高度一致。特别是面部特征方面,完全精准还原了漫画中的细节设计,这种呈现方式与过往版本存在明显差异,势必会赢得漫画迷群体的青睐。
在角色选角上,50岁的佩德罗·帕斯卡担纲主演"神奇先生"里德·理查兹,37岁的凡妮莎·柯比饰演"隐形女"苏珊·斯通,相较于2005年版本中32岁的艾恩·格拉法德与24岁的杰西卡·阿尔芭,整体年龄跨度显著增加。
在本片的设定中,神奇先生与隐形女将共同育有儿子富兰克林·理查兹,因此两人的年龄需要适当调整以符合角色定位。作为漫威宇宙中最具智慧的超级英雄之一,神奇先生始终以沉稳睿智的形象示人,展现出超越年龄的领袖气质;而隐形女将则以母亲的身份,展现出更加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保护家人的责任感。
约瑟夫·奎恩凭借其英伦血统赋予的清秀面容,以及温暖的阳光气质与古典优雅的美感,成功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最令观众惊喜的莫过于行星吞噬者(又名吞星)的登场。这位漫威宇宙中的超级反派在2007年《神奇四侠2》中首次亮相时,仅以无形的星云形态示人。而在本片中,制作团队为其塑造了与原作高度契合的紫色战甲终极形态,完美还原了漫画中标志性的视觉形象。
当吞星现身银幕时,其惊人的高度直逼纽约摩天大楼群,仿佛整座城市都在它的阴影下颤抖,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压迫氛围。
这款紫色战甲的纹理设计彰显出沉稳的金属光泽,既延续漫画中的标志性设计语言,又通过精细的工艺处理实现了电影所需的立体化呈现效果。
为避免"神奇四侠"角色引入漫威电影宇宙(MCU)时引发的叙事逻辑冲突,该系列被设定在独立的Earth-828宇宙中。这一设定与漫威主宇宙Earth-616及索尼制作的漫威宇宙Earth-688B形成区分,通过明确不同的宇宙编号来维持MCU整体故事线的连贯性。
影片所设定的时代背景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观众可以看到那种具有圆润造型的显像管彩电。然而,当"F4"成员出动时驾驶的飞行器,以及他们日常使用的各种装备,却展现出十足的未来科技感。
影片巧妙融合复古与科幻两大元素,通过90年代胶片所特有的浓郁色彩层次,营造出虚实相生的视觉体验,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仿佛穿越至20世纪60年代的时空场景。
在梳理完影片的优势后,我们不得不聚焦其存在的问题。观众普遍诟病的,是剧情中存在明显的借鉴痕迹,尤其是对国产科幻佳作《流浪地球》的剧情元素进行了直接复用,这种创作方式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若剥离漫威宇宙所增添的创新元素,该影片的核心叙事框架实际上直接沿用了福克斯版《神奇四侠2》的结构。笔者认为,观众在理解此片时,有必要先了解吞星人与银影侠的起源渊源及其在漫威宇宙中的关联性。
行星吞噬者,原名加兰,是创始宇宙(Earth-616)形成前的宇宙大爆炸中唯一存活的个体。他掌控着无限之力(∞),能够通过吸收行星来获取能量,这一能力被赋予了"行星吞噬"的代称。
银影侠的真实姓名是诺林·莱德,出生于遥远的Zenn-La星球并担任天文学家一职。在吞星突然降临Zenn-La行星之际,这位科学家向宇宙霸主提出以自身为仆的交易——承诺成为吞星的侍从,换取母星免于毁灭的命运。
吞星同意了诺林提出的条件,随即诺林完成了向银影侠的蜕变。这位新身份的战士全身包裹在银色装甲之中,具备不朽之躯与无匹力量,同时随身携带一块可于光速穿梭的冲浪板。
在福克斯出品的《神奇四侠2》中,反派吞星将地球设为吞噬目标,其忠实追随者银影人率先抵达地球执行任务。然而在与神奇四侠的交锋过程中,银影人被团队说服并选择背叛主君,最终与吞星在激战中同归于尽。
该影片的故事架构似乎完全沿用了《神奇四侠2》的原始设定,仿佛编剧只是将原剧本直接复制粘贴后进行简单拼接。尽管存在局部调整,但问题在于:无论照搬还是改编,都显得不够得体。这种创作方式既缺乏创新性,也未能有效打磨原有内容,导致整体叙事显得生硬而低质。
原定于《神奇四侠2》中引入的与毁灭博士有关的情节内容被全部删除,导致这一角色在《复联5》前的电影中完全缺席。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这一版本仅在片尾彩蛋中以背影形式短暂亮相,成为漫威电影宇宙中颇具争议的隐藏彩蛋。
因此,故事主线存在显著的空白,需要通过角色引入来丰富情节。其中,神奇先生与隐形女的儿子富兰克林·理查兹成为关键人物。根据漫画原著,富兰克林·理查兹天生便是欧米茄级变种人,其能力包括操控时空、创造平行宇宙以及修改现实等,这些超乎常规的特质使他具备改变世界规则的潜力。
在本片情节中,当吞星察觉到富兰克林的存在,便企图将他据为己有,意图以富兰克林作为换取地球安全的交易筹码。面对这一抉择,神奇先生与隐形女夫妇被迫陷入一个道德困境:是优先拯救自己的孩子,还是选择保护整个地球?这一经典伦理命题的再现,使得角色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观众对神奇先生与隐形女这对夫妻角色设定的广泛争议。夫妻二人长期陷入争执,导致剧情中充斥着大量缺乏深度的片段和空洞对话,未能有效推动故事发展。
最终,神奇先生提出了一项创新的解决策略,即借助他的小型发明将地球迁移到其他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系。这一设定明显借鉴了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逃逸’的核心概念,不禁令人联想到漫威团队在创作时对华裔科幻作品的潜在参考。尽管美国方面曾公开表达对中国科幻的轻视,却在实际作品中直接采用了源自中国创意的设定,这种行为引发了关于文化借鉴与原创性的讨论。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即便借鉴《流浪地球》的设定,相关方仍难以完整复现该计划的核心要素。原设定中,人类需在地球表面建造巨型行星发动机,通过持续的动力输出将整颗行星从太阳系中推动出去。
在本片中,角色们通过一种名为"传送桥"的特殊装置,仅需消耗电力即可实现瞬间空间跃迁。这种设定显然忽略了基本的物理规律与逻辑框架,令人不禁感慨:在《流浪地球》系列中,团队围绕'行星发动机'构思了两部史诗之作,而漫威编剧似乎仅用几分钟便完成了类似情节的搭建。
影片中还出现了一座由“鼹鼠人”领导的地下避难所,当“吞星”威胁迫近时,所有居民被迫迁徙至地下城避难,这一设定与《流浪地球》中人类躲避行星发动机危机而建造的地下城如出一辙。
该电影的核心叙事源自18年前《神奇四侠2》的剧本框架,通过剔除毁灭博士的设定,转而引入富兰克林这一角色,并融入《流浪地球》的科幻元素,形成独特的混搭故事线。为强化复古氛围,影片刻意规避漫威宇宙常见的冷幽默与轻喜剧风格,导致对话内容趋于平淡,缺乏原有的趣味性。
令人震惊的是,一部时长两小时的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其对话内容竟占据了超过一个半小时?影片并非通过视觉镜头推进叙事,而是倚重大量台词来展开剧情发展。
剧情发展过于直白,让人一眼便能洞悉全貌,观众无需动脑筋揣测情节走向。观影过程如同在明知终点的情况下,仍要忍受主角们缓慢铺垫的拖沓节奏,仿佛每个转折都刻意为之的冗长前奏。
影片充斥着大量室内场景与冗长对话,配合缓慢至极的叙事节奏,令观众在长达两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持续处于疲惫状态。即便最初抱有强烈期待,这种一成不变的观影体验也会逐渐消解所有兴奋感。
作为主打娱乐性的超英电影,观众更期望的是震撼的CG特效与动作场面,而非冗长的剧情。尽管本片耗资2亿美金打造,但视觉效果却显得相当廉价,仿佛出自AI视频制作的低预算作品。
在《女银影侠》中,最具争议的CG特效场景出现在莎拉·巴尔(朱莉娅·加纳 饰)回忆吞星降临Zenn-La行星的片段。当这位角色在海边陪伴孩子时,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巨型外星生物,其视觉呈现效果引发了观众对《749局》中类似场景的对比联想。
在莎拉跃上冲浪板的瞬间,她被水银包裹的画面与26年前《黑客帝国》中相似的场景形成微妙对比,后者在视觉呈现上显然更具质感。值得注意的是,莎拉原本身着的衣物在水银覆盖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穿模现象,这种技术瑕疵让观众不禁联想到是否由漫威委托外部团队,通过AI技术完成特效制作。
影片中的动作场面不仅数量匮乏,且缺乏深度,难以吸引观众。作为“神奇四侠”这一IP的核心亮点,四位成员各自独特的超能力一直是其魅力所在。在过往的动画与影视作品中,他们通过精妙的团队协作,将个人能力融汇成合力,成功应对各种强敌,这种互动模式曾是系列作品的吸睛之处。
在本片仅有的两场打斗戏中,角色的超能力优势未能在打斗中展现,团队协作也显得生疏。最令人失望的是神奇先生,身为团队领袖,他在战斗中未能展现如美队般的指挥才能,反而被吞星轻易制服,甚至被捏成橡皮鸡般的模样。
最终击败吞星的功绩并非源自四人团队的协同作战,而是隐形女凭借母爱的超常发挥,以个人之力与之抗衡。漫威编剧在战力平衡上的处理存在明显漏洞,将普通超能力者与具备∞级力量的对手进行直接对抗,缺乏合理的剧情铺垫和能力体系支撑。
在《蜘蛛侠:英雄无归》中,三名蜘蛛侠同框的场景与电王、蜥蜴人、沙人、绿魔四大反派的对决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漫威电影近年来在叙事深度与角色塑造方面的明显下滑。三蛛同框的情节虽具象征意义,但过度堆砌的冗余感削弱了故事张力,而经典反派的集体亮相则因缺乏创新与层次感,导致战斗场面流于表面。这种对比凸显了漫威在平衡商业元素与艺术表达上的失衡,使系列作品在口碑与观众期待间逐渐拉大差距。
漫威影业今年连续推出三部作品均表现平平,其中《美国队长4》、《雷霆特攻队》及《神奇4侠》的共同症结在于均出现实力远超主角的强大力量型反派。红浩克、哨兵与吞星等反派角色凭借压倒性的战力设定,导致剧情发展失衡,削弱了主角团的戏份与观众代入感,这种模式选择正引发业界对《复仇者联盟5》后续作品市场表现的担忧。
红浩克这类以物理攻击为主的角色尚可应对,但像哨兵与吞星这般拥有近乎无敌战力的反派,往往令主角团队陷入被动。面对这些超级英雄级的能力,常规战斗手段难以奏效,只能通过迫使对手陷入逻辑误区、借助亲情纽带作为突破点等非常规方式,强行扭转局势。
漫威宇宙中已登场的众多角色中,除了哨兵、富兰克林·理查兹与吞噬者之外,灭霸、旺达·马克西莫夫、卡萝尔·丹弗斯等英雄同样属于能力天花板级别的存在。难道《复仇者联盟5》的吸引力,仅在于这些超能力者的巅峰对决?
在漫威电影宇宙的早期阶段,即被称为"无限传奇"的时期,观众们最为热议的莫过于《美国队长》中克里斯·埃文斯塑造的壮硕身材与《钢铁侠》中小罗伯特·唐尼演绎的高科技战衣。这两部作品通过极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成功塑造了漫威超级英雄形象的标志性特征,成为该系列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其一,通过精心策划的动作场面创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其二,凭借细致打造的华丽战甲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观。
影迷们始终追求着充满物理冲击力的激烈战斗场景与鲜活立体的超级英雄形象,这些直击感官的视觉盛宴才是他们最渴望沉浸其中的观影体验。
如今的超英电影似乎愈发依赖冗长对话推进剧情,动辄使用粗糙的AI特效,更不乏技能碾压却毫无智商的反派角色,这样的创作趋势是否让经典英雄叙事逐渐迷失了方向?
在经历了三部口碑与票房双双失利的漫威新作后,观众对即将上映的《复仇者联盟5》期待值已大幅缩水。曾经对经典角色回归的热切盼望逐渐冷却,如今即便导演托尼·斯塔克(茄哥)也坦然接受可能无法集结漫威宇宙众星的局面,唯一剩下的心愿仅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够顺利上映。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