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观众挑刺,《灿烂的风和海》真把“松弛感”演成了尴尬 -

来源:人气:687更新:2025-08-06 12:50:20

并非观众过于苛责,而是部分演员将‘松弛感’演绎成了集体尴尬。《灿烂的风和海》如同一道看似精致的菜肴,装帧考究、色调和谐、光影运用得当,但细品之下却空有花哨的摆盘,内里空洞无物,徒留虚饰。

央视直接挂名、导演李漠操刀、钟楚曦与孙阳主演、澳门取景……种种配置看似构成了稳妥的都市剧范本,甚至被寄予了为国产剧年底画上句点的期待。然而,上线仅数日便遭遇观众集体吐槽,豆瓣开分前五条评价无一例外都是“尬”“悬”“没劲儿”等负面词汇。究其原因,恰如一句犀利点评:试图打造高级感叙事却沦为主题混搭,看似铺陈了宽松的氛围感,实则内容空洞。所谓松弛感并非指台词平淡、表情呆板,而是《灿烂的风和海》刻意营造的虚假表象——通过放慢节奏、轻柔配乐、淡然表演和朦胧滤镜,妄图掩盖剧情乏力与表演悬浮的本质。

观众并非第一次观看剧集,对于"松弛"的诠释早已心知肚明。《去有风的地方》节奏虽慢,却恰到好处地呈现着生活化的质感——主角们吃饭、种花、闲聊的场景都让人感觉像是发生在邻里之间的真实故事。刘亦菲在剧中喝粥的细节处理尤为细腻,仿佛真有人在厨房里热粥的声响。然而,钟楚曦的出场方式却令人玩味:摘头盔、甩头发、眉眼流转的瞬间,仿佛字幕应该直接标注"我,美又酷,自带滤镜"。当观众偶然快进到这帧画面时,甚至会误以为看见了香氛广告,唯獨少了旁白中那个品牌logo。作为电视剧,它更需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让角色展现出真实的人性。孙阳的角色定位本应是"暖男",却在表演中演变为"人肉GPS"——频繁出现的场景总是围绕着捡手机、陪逛街、化解尴尬、主动搭话等程式化行为,眼神始终保持着程式化的温柔。剧集才进行到第三集,他已登场三次,重复使用着千篇一律的笑容和眼神,这种刻意的表演方式让观众难以接受,甚至会质疑他是否自己都感到厌倦。

剧情看似轻松却缺乏骨架,主线模糊得让观众难以捉摸。起初观众是抱着“都市青年 澳门背景 情感治愈”的期待而来,然而两集过后,不禁产生疑惑:这部剧究竟在讲述什么?是爱情故事?职场奋斗?心理疗愈?还是变相的澳门旅游宣传片?主角麦又歌(陈昊宇饰)前几分钟还在北京职场中展现出卓越的业务能力,然而一踏入澳门,立刻显得“智障”无比。迟到、打断他人发言、在客户面前情绪失控,前期精心构建的专业形象瞬间瓦解。若说她是个刚毕业的实习生,恐怕还有人会信,毕竟这种表现更像是职场新人的通病。

韩俊豪这一角色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暗藏杀机——作为赛车手,他习惯性闯红灯、无视限速,将街头当作自己的赛道。而钟楚曦饰演的陈嘉慧则堪称剧中的“流量点缀”,在第四集结尾时累计戏份不足五分钟,既无清晰人物弧光,也未在叙事中发挥实际作用,更像是为画面增添氛围的背景角色。更令人玩味的是其配音设计,刻意混杂港式口音与普通话,字正腔圆的腔调仿佛AI在朗读旁白。整部剧的叙事结构亦充满荒诞感,主线竟全靠“机缘巧合”和“偶遇”串联。主角缺乏明确目标,故事节奏混乱,矛盾冲突薄弱,全靠后期音乐与剪辑营造“高潮迭起”的假象。观众并非愚者,这种“剪刀缝合”式的叙事方式令人质疑。

这部剧最大的败笔在于刻意营造的文艺感,观众早已看穿它的虚伪本质。当剧中人物说出"你是否也曾在迷惘中徘徊,却仍畏惧止步不前"这般台词时,看似富有哲理,实则暴露了整部剧的尴尬处境。生活中谁会用如此精致的句式与他人交谈?面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这样的表达方式显然不合时宜。全剧台词仿佛提前准备好的"朋友圈金句",每个字都精准计算着调性分寸,连呼吸的节奏都要刻意加以修饰。这种过度包装的表达方式,最终让观众产生距离感,反而更想用笑声来回应。更致命的是,真正的都市剧应该呈现真实生活的质感,而这部剧却将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制作成枯燥的PPT,用精致的框架掩盖了生活的粗粝与真实。

虽然表面光鲜,却缺乏真实感。每个角色都像是从人设模板中复制粘贴的标签:职场女强人、飒爽策展人、暖男赛车手、神秘前任、阳光打工妹……他们如同程序化生成的NPC,在完成既定台词后便悄然退场,连多余的情绪波动都不被允许。观众看完后不会产生"这个人像我"或"我朋友就是这样"的共鸣,只会意识到这是一群被困在滤镜中的人。

当下流行着一个颇具误导性的论调:观众太挑剔了,动不动就给差评,不给新作品尝试的机会。这种说法在五年前或许成立,但如今的观众比创作者更懂得辨别。《人世间》《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等作品,哪一部不是以缓慢节奏和非传统爽剧路线突围?它们的节奏缓慢,是因为细节丰盈、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而你的节奏迟缓,往往源于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表演生硬。

当有人声称这是新尝试时,观众并未否定尝试的价值,但更在意尝试的质量。如今的观众,嘴上虽带着些许刻薄,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判断力。优质作品即使冷门也能被发掘成经典,劣质作品即便包装得再文艺,也难逃被彻底否定的命运。若人物关系缺乏深度,情节松散无力,观众的差评便难以避免。

若观众的不满源于你未倾注真心,那便说明作品缺乏真正的情感共鸣。别再用滤镜粉饰现实,也别将"审美断层""观众太急"当作借口,《灿烂的风和海》的本质问题在于过度雕琢的虚假姿态——无论是刻意营造的精英感、做作的生活气息,还是空洞的都市腔调,都在透支观众的信任。当创作者执着于表演性表达,却忽视了真实的人间烟火,这种割裂感终将显形。观众并非挑剔,而是渴望看到真诚的创作态度;我们并非不配被打动,而是你始终将观众视为需要被"教育"的对象。真正的艺术共鸣,从不是用包装堆砌的假象,而是创作者与观众共同构建的真实情感联结。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